文化·旅游

2024年2月7日 / 专题, 编辑精选 海外华人,心中都有一条唐人街 ——2024年加拿大春节联欢晚会观后 2024蒙特利尔春晚《唐人街》剧照 摄影:严一谔 七天记者 颜宏 2月3日晚上,距离甲辰龙年春节还有一周,蒙特利尔华人社区最盛大的春节晚会在市中心演艺区(Quartier des spectacles)艺术广场 ( Place-des-Arts ) 的Théâtre Maisonneuve剧院成功举行。近200位来自华人社区和本地其他族裔的艺术家、艺术工作者以及艺术爱好者联袂上演了一台充满中国文化和历史细节的精彩节目,让这座拥有1453个座位的现代版意大利风格剧院被浓浓的中国元素和年味所笼罩。全场门票一个月前即告售罄,整个剧场座无虚席,有幸入场的观众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场由魁北克孔子学院和蒙特利尔华星凤凰艺术团联合主办的春晚并不是第一次,而是在2005年,也就是凤凰艺术团成立之后的第二年就开始举办,除了在新冠病毒疫情中停办三年的线下演出外,如今已经举办了19届。虽说这场被誉为蒙特利尔最高艺术水准的春晚年年有,但今年格外不同,不仅在节目质量上大幅提高,在节目创新上也让人耳目一新。原创大型舞剧《唐人街》让很多观众产生共鸣,甚至感动落泪;而新编的历史舞剧《昭君》不仅让根本不知道历史上的昭君出塞和亲这段上承20年停战,下开60年和平,换来汉匈两族休生养息,和平相处历史的西人看懂了故事,还体会到中国文化中“和为贵”的精髓。来自Encore人声合唱团,由高校大学生演唱的无伴奏合唱《回到拉萨》以其新颖的表演形式、精湛的演绎俘获了观众的心,特别是在年轻人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还有舞蹈《碇步桥》《朱鹮》、古筝演奏《礼仪之邦》、国际巨星席琳·迪翁的姐姐Claudette Dion的演唱以及来自太阳马戏团演员表演的杂技等,让整台晚会充满了可圈可点之处,真正地让观众品尝了一场饕餮的文化大餐。 唐人街 晚会上半场压轴的舞剧《唐人街》是一部由华星凤凰艺术团创作的大型原创舞剧,通过蒙特利尔唐人街上华人移民的变迁反映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以及被时代所裹挟的人们的喜怒哀乐。唐人街既是每一个华人移民寻找乡音、乡情、乡俗、儿时口味的地方,也是获得支持、汲取力量、继续前行的充电站,是永不消褪的文化符号,可以说每个海外华人心目中都有一条唐人街。 舞剧《唐人街》就是以华人移民非常熟悉的蒙特利尔唐人街为背景,讲述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友情和爱情故事,展现华人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和奋斗。剧中既融合了中西方舞蹈元素,兼具不同风格的舞蹈类型,还加入了特有的历史背景及中华传统元素,展现出唐人街的历史变迁和多元文化。 晚会总导演邓琦霞介绍说,这幕舞剧从去年春节晚会结束之后就开始筹备,也是自己移民20多年来的梦想,即如何把华人移民物质和精神家园的唐人街以艺术形式表达出来,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共鸣。创作团队经过好几个月的多次揣摩、探讨、争论、头脑风暴,不断地推倒重来,最终确定了大略的故事框架,开始紧张的演员排练,服装、道具、化妆、音乐等的策划和筹备。其中经历的艰辛和困难数不胜数,但在整个创作团队和演员的坚持和努力下都一一克服,最终呈现的版本和演出效果出奇地好,让很多观众感动落泪。 这出舞剧其实是由四幕构成的,分别是《梦回岭南》《扬帆远航》《游子家园》和《相聚唐人街》。第一幕展现的是现代生活中,一位客户邀请摄影师Lily到唐人街拍摄。电话中这名客人因为存在语言障碍,她的女儿很自然地接过话筒来替她说。这个小小的细节让一些观众会心一笑,因为这就是很多华人的真实生活,祖父母、父母辈的第一代华人往往语言不好,常常遇到日常沟通障碍,而在本地上学、长大的二代、三代移民就会自然而然地承担起这份沟通的责任。 接到邀约的Lily开始奔跑,以急切的心情乘坐地铁赶往唐人街,地铁站的镜头、追车的身影还有熟悉的地铁广播都曾是我们每一个人初来蒙特利尔人的日常。进入车厢的Lily像我们常做的那样坐在座位上小憩。 遐思中,她回到自己的家乡岭南:伴随着广东名曲及岭南童谣,撑着油纸伞的西关女子袅袅婷婷漫步于“落雨大,水浸街”的岭南古巷……接着无缝衔接到第二幕《扬帆远航》。一名年轻女子在和一名男子告别,随后男子登上一艘大船要扬帆远航,代表着从第一代主要来自岭南的华人移民到现今来自两岸三地的移民,一代又一代华人飘洋过海来到北美大陆上讨生活。大屏幕上的船和海上汹涌的风浪暗喻着华人移民生活上的艰辛,但舞台上的舞者信念坚定,并不气馁,不懈努力战胜重重困难,直到风平浪静。舞台上龙的出现不仅仅是守护,更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在龙出现时,舞者排成人墙组成时针队形,伴随着大屏幕上播放的唐人街百年变迁的历史片段。随着时针的不停转动,时光飞逝,每一个格子里的人物继续着他们各自的生活轨道,但是无论怎么转,龙一直都在,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地铁报站名Place d’Armes的声音惊醒了Lily,转到第三幕《游子家园》。唐人街上人来人往,一袭红裙的Lily拿着相机不断地拍摄。摄影师的镜头里不仅仅是你我他,更是我们每一个来到唐人街的华人的身影。而音乐正是李宇春的《唐人街》: 请问走多久才到唐人街 墙上刻八千里路云和月 眼泪又惹了炊烟流的蜿蜒 谈笑间谁又忽略 几时升起了明月 伴随着唐人街上的人流,音乐突然加快节奏,中华文化和龙的精神的继承者们——阳光而充满朝气的华二代们在激情四射地纵情舞蹈,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同时不忘根基,继承老一辈的传统美德和发奋图强的精神。现代社会年轻人的欢快舞步最终定格在一对少男少女的造型动作。而在远处唐人街的牌坊下,另一对曾在第一幕《梦回岭南》出现的情侣也回归舞台,象征着唐人街的现在与过去,真的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跨越千年 今年晚会的压轴曲目一反通常的热热闹闹,而是选择了根据王昭君远嫁匈奴首领的历史故事改编的舞剧《昭君》。在原有舞剧《昭君出塞》的基础上通过《秭归》《对峙》《出塞》和《共荣》4个部分层层递进,展示出王昭君化身为和平的使者,在推动民族团结方面立下的不朽功勋。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王昭君是中国“和合”文化的象征:她代表了“和平”,自她远嫁匈奴后,胡汉两族案兵束甲,边塞安宁长达60余年;她象征着“和睦”、“和谐”,不仅将“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等理念带到草原,还将华夏高度发展的文明带到苦寒之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王昭君一生的丰富经历使她有幸体会水乡文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锋与磨合、交流与相融,从而成为沟通中国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特殊载体和象征。在如今地缘政治冲突激烈、矛盾重重以及面临不胜枚举的全球性挑战的当下,这种文化象征显得尤为可贵,也是主创团队想要传达给观众的。在最后一幕的音乐节选中,特地选用《天地之和》作为谢幕曲,来展现万物遵循天地之道,建立和睦次序,以达成和谐共处的美好夙愿。 力求完美 为了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创作团队在舞蹈编排、音乐,服装等方面反复研究,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历史,在每一处细节上都力求完美。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贯穿了整个晚会的筹备工作:生病的舞者发烧40度也不愿意错过一次排练;演员每次更换服装的时间必须精确到秒;负责服装的人精心熨烫每一件演出服,并根据演出需要一件件地修改;负责道具的人不仅精心挑选符合演出需要的道具,还在找不到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制作;负责演出衔接的义工高强度跑一天后累到站不起来……辛苦付出的结果是更好的舞台呈现,也让这场高质量的演出得到观众的热烈反响。 这场晚会的成功除了创作团队和演职人员的努力外,也与主办单位肯砸钱有关。华星凤凰艺术团团长曹瑾介绍说这场晚会请了本地与魁北克太阳马戏团合作多年的灯光团队,使得本场演出的舞台灯光设计达到蒙特利尔演艺市场上的前沿水平;出额外费用给人声合唱的八位演员每人配上一个话筒,让他们的声音可以更好地传出来;为了体现出华人社区与本地社会的融合,高成本请老外演员参与晚会的演出等等。 今年的春节晚会虽然已经结束,但晚会组织者们已经开始思考明年的演出,力争给观众呈现另一场更多原创元素的精彩节目。今年由于种种原因,主办方没能订到可容纳3000人的大剧场,使得很多人没有机会欣赏到这场难忘的演出,很是可惜,希望明年能如愿得到在大剧场演出的机会,让更多的人看到华人文艺创作者和演员的风采。 … 2023年12月1日 / 中国新闻, 新闻, 沈阳,辽宁 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奋力推进沈阳新时代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沈阳市吕志成市长接受2023海外华文媒体沈阳采访团集体采访中对沈阳市的介绍 2023年,是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开局之年,是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20周年。沈阳是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也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在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中地位举足轻重。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聚焦推动产业发展与转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社会发展与转型,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及“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努力在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中当好“排头兵”,奋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具体来说,就是“一个提升、五个推动”。 一、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充分发挥支撑、领跑、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城市首位度、增强城市贡献力。我们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准确把握沈阳所处的历史方位以及城市性质、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基础优势,制定实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着力打造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一枢纽、四中心”,细化明确了“三步走”战略步骤,即到2025年,把沈阳建成东北地区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重要中心城市;到2035年,建成国家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中心城市,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到2050年,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我们聚力拼经济、稳增长,全市GDP增速已经连续12个季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连续6个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前三季度,全市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列全国同类城市前5位,经济整体回升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我们持续扩投资、促消费,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近年来全市新签约、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快速增长,各大央企、民企、外企纷纷看好沈阳,“山海关不住、投资到沈阳”的局面正在形成。德国宝马扎根沈阳20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标志性成果,去年6月总投资150亿元人民币的宝马里达工厂建成投产,今年5月总投资102亿元的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全面动工,宝马沈阳生产基地自2010年以来累计投资近千亿元,沈阳已成为宝马集团全球最大生产基地。坚持把促进消费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乐购沈阳”工程,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6%,规模占全省40.9%,沈阳名列福布斯中国发布的全国消费活力城市榜单20强。 二、着力推动创新发展 创新是沈阳的鲜明标识和强大基因,沈阳已连续两年入围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百强榜单。我们推进科技创新,坚持创新空间、平台、生态、人才一体推进,加快建设以浑南科技城为重点的“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加快布局以“一校一园”为主要模式的创新创业载体,全市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由不到20%提高到了5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增速连续3年超过20%,科技型企业总量突破2万家,较去年末增长34%。实施“兴沈英才计划”,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建设人才成长型城市,京沈人才专列顺利开通,“智汇兴沈”“博士沈阳行”等系列引才活动成功举办,“沈水之阳、我心向往”的城市之约得到了各类人才的热烈响应。我们推进产业创新,聚焦培育高端装备、航空航天、集成电路、食品加工等八大千亿级产业链,以“头部企业+配套园区”模式打造众星捧月、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带动头部企业配套率从25%提升至40%,推出了一系列体现中国速度、中国水平的“沈阳制造”,新质生产力不断集聚壮大。积极发展创新型、服务型、开放型、总部型、流量型“五型经济”,突出数字赋能,加快建设“东北数字经济第一城、全国数字名城”。我们推进制度创新,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等制度型开放,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先手棋”,对标世界银行新版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迭代实施了营商环境6.0版改革,“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经验全国推广,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到14.12小时和0.35小时,稳居全国第一梯队,沈阳已连续两届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外界对沈阳的预期持续向好,市场活力不断迸发。今年1-10月,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23.77万户、同比增长57.1%,平均每天增加约800户经营主体。 … Continue reading 文化·旅游